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
    毛健雄
    分布式能源    2017, 2 (5): 47-54.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5.008
    摘要1370)   HTML0)    PDF (19142KB)(349)   

    在我国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碳排放,而煤炭现在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的大形势下,煤电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如何较大幅度地降低CO2排放。在提高煤电效率的基础上,大型燃煤电厂采用煤电+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是当前最可行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发电和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现状及前景、技术特点和经验、在大容量燃煤火电厂实现混烧生物质的技术途径、以及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如何发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系统规划综述
    袁越, 吴涵, 陆丹, 杨苏, 黄俊辉, 关志坚, 韩俊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6-13.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03
    摘要632)   HTML1)    PDF (905KB)(1500)   

    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给主动配电系统的规划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结合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特征,从元件建模、优化调度和规划研究等方面对其规划问题进行了综述。总结并分析了面向规划的主动配电系统优化调度的模型及求解算法等方面的成果。对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选址定容,以及配电网网架规划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最后对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3. 低风速风电场资源开发的探讨及应用
    李斌,张宇时
    分布式能源    2017, 2 (2): 44-50.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2.007
    摘要556)   HTML0)    PDF (29984KB)(270)   

    高风速风电资源区域逐渐减少,促使风电市场向低风速资源的急速转变,为此提出低风速风电场资源开发方案。通对整个风电场建设周期全局掌控,分析了投产数据、微观选址、机型比选、产能评估等各阶段的技术方案,应用具体实例指出低效产能的原因。通过探讨提高低风速风电场开发的可行性,得出:加强对低风速项目的准确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技术开发方案成为低风速风电场开发的效益衡量标准提升的有效途径。与优质风资源区域相比,低风速风电场设计需要在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依靠精准的数据支持,包括前期测风阶段,数据处理阶段,点位布置阶段,选型招标阶,优化设计阶段,运行维护阶段等,每个环节效益均影响最终项目收益,对于低风速区域的项目开发重点在于加强选址深度,加强前期技术投入,促使低风速资源地区的开发具有更高的产能和效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4. 我国能源系统形态演变及分布式能源发展
    李立浧, 张勇军, 徐敏
    分布式能源    2017, 2 (1): 1-9.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1.001
    摘要1260)   HTML2)    PDF (2461KB)(1813)   

    安全、高效、低碳是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目标。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能源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论述了我国能源系统转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能源供给模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等,分阶段提出了我国未来(包括2020年、2030年及2050年这3个阶段)能源系统的定位与形态演变,以及重点攻关技术方向。鉴于分布式能源在能源系统转型中的特殊地位,指出了适应能源系统形态演变规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路径和关键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5. 蓄热式电锅炉融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优化控制
    王鹤, 庄冠群, 李国庆, 李德鑫
    分布式能源    2016, 1 (2): 1-7.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2.001
    摘要856)   HTML0)    PDF (1198KB)(2010)   

    针对三北地区冬季供热期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受限,源荷供需矛盾严重导致风电场弃风严重的问题,提出了蓄热式电锅炉融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风电就地消纳的难题,我国北方地区正在推广应用蓄热式电锅炉制热,增加电网的电转热负荷,以促进风电本地消纳能力;研究风电场非直接供电模式下蓄热式电锅炉和电化学储能装置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以风电场和蓄热式电锅炉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风电场、电网公司及供热公司之间不同合约的情况,提出了优化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6. 生物质气化与燃煤耦合发电系统能流和流分析
    吴智泉, 韩中合, 向鹏, 祁超, 吴跃明
    分布式能源    2017, 2 (6): 8-14.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6.002
    摘要1020)   HTML0)    PDF (2096KB)(609)   

    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发电可充分利用我国的生物质资源,减少煤炭的燃烧,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为分析生物质气化-燃煤耦合发电系统能量流动及损失分布,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系统能流、?流分析模型,计算得到系统能流和?流图。结果表明:采用科学合理的燃气配气方式,锅炉燃烧稳定性几乎不受影响;额定工况、75%额定工况和50%额定工况下,系统能效分别为32.39%、31.93%和31.38%,?效率分别为30.27%、31.83%和30.35%。生物质气化-燃煤耦合发电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于现有生物质直燃电厂发电项目的系统效率,技术经济效益明显。能损和损分析可为系统设计和优化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锅炉发电的推广应用指明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多能互补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谭忠富, 谭清坤, 赵蕊
    分布式能源    2017, 2 (5): 1-10.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5.001
    摘要1429)   HTML2)    PDF (2997KB)(1324)   

    安全、高效、低碳是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要求,能源技术发展为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的耦合带来的新机遇。鉴于分布式能源在能源系统转型中的特殊地位,研究多能互补系统的定位与形态演变,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借鉴。首先,文章阐述了多能互补系统在我国能源变革中的地位,指出了适应能源系统形态演变规律的多能互补发展的关键技术。其次,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的协调规划和调度技术,信息技术与能量转换装置的集成设计和协调配置将促进多能互补系统的构建,同时并构建了多能互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再次,论述了各个国家多能互系统构建项目的进展,并介绍了我国开展的示范项目进展。最后,对我国多能互补系统的重点攻关技术方向进行了总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8.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中蓄热系统的改进
    韩中合, 庞永超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22-27.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05
    摘要765)   HTML0)    PDF (1031KB)(1333)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AA-CAES)是一种大规模电能存储与转化技术,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调峰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蓄热系统结构布置、运行方式对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对蓄热系统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并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带高温蓄热系统的AA-CAES。结果表明:压气机与膨胀机级数相近时,储能效率最高,级数差别越大效率越低;当压气机与膨胀机级数相等时,随着级数的增加,储能密度逐渐降低;当换热器中水的热容率与空气热容率接近相等时,储能效率最高;带高温蓄热系统的AA-CAES能够获得更大的储能密度,系统运行灵活性也增强,但储能效率有所下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9. 面向中压直流配电网的光伏发电接入技术综述与分析
    史海旭, 孙凯, 肖曦, 吴红飞
    分布式能源    2016, 1 (3): 1-9.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3.001
    摘要890)   HTML0)    PDF (1726KB)(684)   

    未来智能电网中,以光伏为代表的大容量新能源接入中压直流配电网,是重要的能源汇集技术发展路径。近年来光伏发电接入交流电网和低压直流电网的研究已有丰富成果,相关技术日臻成熟,然而针对光伏发电接入中压直流电网的研究仍然较少。深入调研了中压直流配电网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并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已有的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电网技术,包括第一级变换和第二级变换的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在对各类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明了可行的大容量光伏发电接入中压直流配电网解决方案:第一级采用差分功率处理电路,第二级采用隔离型DC/DC变换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parallel-output-series, IPOS)架构。论文工作可为未来接入中压直流配电网的光伏直流汇集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初步研究
    郑开云
    分布式能源    2017, 2 (3): 15-19.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3.003
    摘要1046)   HTML0)    PDF (700KB)(691)   

    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sCO2循环)是新型的闭式循环系统,具有效率高、系统简单、运行灵活、维护方便等优点。结合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要求,对sCO2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传统的闭式循环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sCO2循环的分析,发现小容量的sCO2循环发电系统保持了传统的闭式循环发电系统在控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优点,并且在发电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用于热电联产,能量利用率可达90%。随着系统中关键设备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的提高,sCO2循环有望在未来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编辑部公告

友情链接

  • 双月刊,2016年8月创刊
    主管: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