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综述及前景展望
李建林, 李光辉, 梁丹曦, 马速良
分布式能源    2021, 6 (5): 1-9.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28
摘要809)   HTML2)    PDF (3946KB)(3816)   

氢储能作为长期储能技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我国“十四五”规划将氢能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其中重点要提高电解水制氢转化效率,改善电解槽电堆、电极等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加强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耦合以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从“十四五”规划及“碳达峰”、“碳中和”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弃风、弃水、弃光现象的产生,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可行性,针对电解槽分类、电解水制氢技术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在上述基础上分别对风电制氢技术、光伏发电制氢技术及风光互补多能耦合制氢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发展提出建议及展望,为我国优化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及实现脱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氢能产业发展技术路径研究
曹蕃, 陈坤洋, 郭婷婷, 金绪良, 王海刚, 张丽
分布式能源    2020, 5 (1): 1-8.   DOI: 10.16513/j.2096-2185.DE.1901124
摘要1409)   HTML6)    PDF (940KB)(3692)   

氢能具有低碳清洁、能量密度大和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有望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制氢、储氢和用氢等领域各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综合能源服务园区耦合氢能发展的具体技术路径。固体聚合物(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PE)电解制氢和固态材料储氢是制氢和储氢环节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用氢环节中氢燃料电池和天然气掺氢等技术应同步推进。弃风/弃光电解水制氢、风电/光伏离网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加氢站供应、制甲醇以及天然气掺氢等技术有机结合将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制氢不经济和运输困难的问题,同时氢能可实现多种能源网络的互联,在未来综合能源服务园区内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云边协同的新能源监控与大数据平台构建
王丽杰, 张喜平, 冯强, 吴君仪
分布式能源    2021, 6 (1): 44-50.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002
摘要1100)   HTML0)    PDF (3716KB)(3234)   

为解决新能源场站生产管控混乱、运维低效等问题,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建设新能源监控与大数据中心,以提高新能源场站的管控能力,提升新能源发电企业效益。现有的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多侧重于单一机型或场站的智能化优化,缺乏集团级新能源业务的整体统筹,难以实现多种设备、不同系统间的协调与融合。针对现阶段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局限性,建设集团级新能源监控与大数据中心,实现资源与经验的高度融合与共享,已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依托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两级中心建设背景,梳理新能源生产设备管控业务流程,设计云边协同的平台技术架构,实现从底层感知到顶层决策的多层次融合,为新能源异构资产上云、异构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指导,可为新能源行业集团级智慧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绿色氢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田江南, 蒋晶, 罗扬, 马雄
分布式能源    2021, 6 (2): 8-13.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013
摘要1143)   HTML3)    PDF (1061KB)(2815)   

氢能具有单位质量热值高、用途广泛和可再生等优点,备受关注。介绍了3种电解水制氢设备,指出风电制氢主要有3种连接形式:并网型风电制氢;离网型风电制氢;并网不上网型风电制氢。光伏制氢主要有2种类型:间接连接;直接连接。结论表明质子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对新能源(风电、光伏发电)电源的波动性适应性较强,应从电极材料等方面入手,降低质子膜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研究进展
王苏杭, 李建林
分布式能源    2021, 6 (2): 1-7.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030
摘要919)   HTML2)    PDF (1077KB)(2625)   

现阶段,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动力电池也即将面临大规模的退役。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显得很有必要。该文简述了国内外梯次利用技术的现状,列举了国内外梯次利用项目,介绍了梯次利用过程中的检测、筛选、重组和均衡技术;重点介绍了如何根据电池的电性能进行筛选,强调了保持电池荷电状态一致的重要性;通过对梯次电池应用于充电站、通信基站、光伏电站和用户侧储能等不同储能场景的分析,证明了梯次电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新能源大数据平台物联网数据接入架构设计与实现
张喜平,赵维,王丽杰
分布式能源    2020, 5 (6): 33-38.   DOI: 10.16513/j.2096-2185.DE.2012005
摘要917)   HTML0)    PDF (5087KB)(2565)   

为解决新能源行业工业物联网云边协同平台的设备上云问题,设计了物连接架构,将物连接模块分为设备对象、物接入中心、应用服务三个层次。在此架构上设计了规则引擎、设备中心、协议中心、信息模型中心、异构时序、对象、关系数据接入功能区,并在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大数据平台项目上实践了物连接架构和功能模块。实践表明该架构能在同一的操作界面下完成新能源设备可靠、安全接入大数据平台,为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异构设备的接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新能源智慧风电、智慧光伏的云边协同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储能成本分析
傅旭, 李富春, 杨欣, 杨攀峰
分布式能源    2020, 5 (3): 34-38.   DOI: 10.16513/j.2096-2185.DE.2001003
摘要781)   HTML1)    PDF (1150KB)(2545)   

大规模应用储能技术是提高含可再生能源电网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为了合理评估储能在电网中应用的经济性,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方法,根据抽水蓄能电站、压缩空气储能、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成本和技术特性,测算了各类储能的投资、年费用、度电成本,比较了不同利用小时下各类储能的经济性。研究成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度电成本最低,其次是压缩空气储能,电池类储能度电成本最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综述
张程翔, 丁 宁, 尹 峰, 邵乔乐, 张江丰, 郑可轲
分布式能源    2022, 7 (1): 54-62.   DOI: 10.16513/j.2096-2185.DE.2207107
摘要756)   HTML6)    PDF (1341KB)(2527)   

在国家“30·60”战略推动下,电力系统将向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飞速发展。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用户侧资源的深度挖潜,电网传统调度手段已难以支撑安全稳定的电力供给。新型储能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种可调灵活资源,对填补电网日益扩大的调节能力缺口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起到关键作用。首先阐述了新型储能的重点储能品类及其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型储能在新能源按比配储、火储联合、5G基站应用、电动汽车、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五大电源侧与用户侧新兴场景下的技术应用与盈利途径;再次以青海示范为例,研究了共享储能的商业运营模式,并围绕优化配额与多维调用两个角度对共享储能提出降本增效的建议;最后简要探讨了新型储能在远景年的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变革性能源利用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
金红光, 隋军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1-5.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02
摘要1201)   HTML2)    PDF (945KB)(2364)   

发展新型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包括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内涵。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新型能源系统,与常规集中式供能系统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在美国、日本、欧洲、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阐明燃气及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等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提出发展以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型能源系统,是完善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抢占能源技术革命制高点的国家战略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双碳”目标下绿色氢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苗安康, 袁越, 吴涵, 袁博鑫
分布式能源    2021, 6 (4): 15-24.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11
摘要1044)   HTML2)    PDF (1797KB)(2170)   

氢能是一种清洁零碳、灵活高效、来源丰富的二次能源,作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随着日益严峻的碳减排形势,绿色氢能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可以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绿色无碳,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是极具潜力的氢能发展路线。文章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最新发展动态,重点从制氢、储氢、运氢、加注、应用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研究了绿色氢能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提出了典型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为我国绿色氢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碳中和背景下的脱碳方案
田江南, 安源, 蒋晶, 罗扬, 田景奎, 常德生
分布式能源    2021, 6 (3): 63-69.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23
摘要696)   HTML1)    PDF (3244KB)(2122)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的能源利用方式需面临调整。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为15%左右,到205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到70%左右。其次,指出除了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比例,在某些难以脱碳的领域必须利用碳捕集与利用等技术实现碳减排。接着,文章对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做了详细介绍,碳捕集技术分别包括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二氧化碳燃烧中捕集和二氧化碳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应用、化工利用、生物质利用。由于新能源电解水制氢过程实现了完全脱碳,因此新能源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脱碳的终极路线,在实现完全脱碳生产之前还要靠碳捕集技术来兜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蓄热式电锅炉融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优化控制
王鹤, 庄冠群, 李国庆, 李德鑫
分布式能源    2016, 1 (2): 1-7.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2.001
摘要862)   HTML0)    PDF (1198KB)(2079)   

针对三北地区冬季供热期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受限,源荷供需矛盾严重导致风电场弃风严重的问题,提出了蓄热式电锅炉融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风电就地消纳的难题,我国北方地区正在推广应用蓄热式电锅炉制热,增加电网的电转热负荷,以促进风电本地消纳能力;研究风电场非直接供电模式下蓄热式电锅炉和电化学储能装置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以风电场和蓄热式电锅炉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风电场、电网公司及供热公司之间不同合约的情况,提出了优化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3.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线图
张勋奎
分布式能源    2021, 6 (6): 1-8.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606
摘要1174)   HTML1)    PDF (1012KB)(2070)   

当前能源面临短缺、污染和安全三大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和政策约束下,新一轮能源革命将呈现四大趋势。结合能源发展的四大趋势,深入分析传统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电力系统中电网的作用与定位,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演进方向。预测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指标节点、时间进度、重要特征和演进过程,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路线图,并探讨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电网调峰调频、局域网及微网构建、氢能及其综合利用等新型电力系统的四大支撑技术体系,为能源电力行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参考与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废弃光伏组件回收现状与趋势
殷爱鸣
分布式能源    2021, 6 (3): 76-80.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19
摘要699)   HTML0)    PDF (989KB)(1984)   

随着光伏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废弃光伏组件量将激增,废弃组件处理不当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外光伏组件大规模报废期还未到来,组件回收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监督管理体系还未建立,存在技术装备不成熟、回收收益低及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参考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析了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光伏组件回收技术除了要注重产品的再利用价值,更需注重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和碳的排放,并提出应从全生命周期实现光伏组件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发展。最后,从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
尹昌洁, 权楠, 苏凯, 郑漳华, 张天慈
分布式能源    2022, 7 (2): 1-7.   DOI: 10.16513/j.2096-2185.DE.2207201
摘要1166)   HTML4)    PDF (1614KB)(1962)   

分布式能源具有清洁、低碳、高效等优点,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 能源体系“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方式。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必要研 究和了解现阶段分布式能源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发展形势,以及分布式光伏、天 然气分布式和分散式风电三大典型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分布式能源发展五方面问题:发展有待协同、 成本有待降低、消纳有待提升、技术有待创新、政策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提出加大支持力 度、做好科学论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市场交易和鼓励电网参与五方面建议,指出多能互补系统将是分布式 能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新能源智能化运营监管技术
张树晓
分布式能源    2022, 7 (1): 74-82.   DOI: 10.16513/j.2096-2185.DE.2207110
摘要517)   HTML2)    PDF (3034KB)(1906)   

为突显大数据平台的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数字智能运维与决策的作用,解决新能源大数据“大而不精”,缺乏深度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应用,无法有效指导生产运维等问题,依托于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新能源数字智能化运营监控技术。通过建立集团风电、光伏生产数据质量标准化体系,实现边缘端生产运维数据采集规约标准化并下发算法模型进行边缘计算,在云端采用“云边协同”架构,监测数据质量,生成生产应用处理方案,以实现实际应发电量等指标的实时监视。同时开发新能源智能化运营的智能分析平台、系统优化平台、专家支持平台、资源评估平台,依次完成“全面体检-系统优化-疑难杂症分析-资源数据支撑”。搭建成行业领先的基于“监控区”“功能区”双区建设的数字智能化运营监控平台,实现“集团、区域、场站”三级跨域的新能源数字智能化运营与监管。可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新能源智能化运营监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我国能源系统形态演变及分布式能源发展
李立浧, 张勇军, 徐敏
分布式能源    2017, 2 (1): 1-9.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1.001
摘要1273)   HTML2)    PDF (2461KB)(1824)   

安全、高效、低碳是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目标。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能源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论述了我国能源系统转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能源供给模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等,分阶段提出了我国未来(包括2020年、2030年及2050年这3个阶段)能源系统的定位与形态演变,以及重点攻关技术方向。鉴于分布式能源在能源系统转型中的特殊地位,指出了适应能源系统形态演变规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路径和关键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8. 电储能与燃煤发电机组联合调频响应
巴黎明, 冯沛, 赵璐璐, LEMMON John
分布式能源    2016, 1 (2): 44-49.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2.007
摘要896)   HTML1)    PDF (1651KB)(1780)   

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和特高压线路数量的增多,电网频率管理也愈发严格。由于蒸汽动力系统具有流程长、热惰性大等问题,燃煤发电机组面临的调频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对储能系统辅助调频应用开展了深入研究。介绍了电储能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联合响应自动发电控制(auto generation control,AGC)调频调度指令的系统结构,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储能调频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根据实际电厂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一定规模的储能调频系统可以将合并输出调频性能提高2~3倍,避免被考核。还从多个方面对储能调频系统不同接入方式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储能调频应用不会对机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储能调频系统可以从发电辅助服务市场获得补偿,减少机组过度调节,延长设备寿命,对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发展前景及关键问题
李琼慧, 叶小宁, 胡静, 黄碧斌, 王彩霞
分布式能源    2020, 5 (2): 1-7.   DOI: 10.16513/j.2096-2185.DE.2003005
摘要2223)   HTML5)    PDF (1311KB)(1778)   

从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历程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趋势,重点研究了我国分布式电源发展潜力及典型应用场景,分布式电源电网承载力,分布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模式。得出研究结论:分布式能源是现代能源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布式新能源资源可开发潜力约为54×108 kW,2030年技术可开发潜力约20×108 kW,经济可开发潜力约5×108~8×108 kW;分布式电源作为非公用电源,其开发建设时序布局需要电网承载力;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发展需要考虑电网承载能力,以电网承载能力为基础优化开发规模和布局。最后,提出我国分布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2种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碳中和背景下的海水制氢路线
柯善超, 陈锐, 陈刚华, 刘明昊, 马学亮, 张泰基
分布式能源    2021, 6 (6): 17-23.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605
摘要973)   HTML3)    PDF (2575KB)(1776)   

海洋是生命之源,如何进行海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是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氢能作为低碳时代的最佳能源选择,其在当下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解水制氢是公认的绿氢制备方法,然而其能耗以及水资源消耗问题却十分突出。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逐渐深远海化,其导致的电力远距离输送的损耗问题也日益紧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可再生电力与海水淡化制氢以及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可降低绿氢的综合生产成本,结合目前的海水资源利用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该技术路线的经济性远大于海水直接电解技术。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海水制氢常用的两种方式,分析讨论了实现绿色氢经济的可行性发展方法及应用技术,以期为海水制氢相关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合理性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双碳”目标下绿氢制备及应用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李建林, 梁忠豪, 梁丹曦, 马速良
分布式能源    2021, 6 (4): 25-33.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31
摘要581)   HTML1)    PDF (1939KB)(1760)   

“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深度脱碳,加快能源转型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氢能是一种高能量密度且无污染的二次洁净能源,未来其应用会在经济技术发展中占到重要位置,故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是解决我国首要问题有效途径。文章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制氢技术入手,研究绿氢制备的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国内外绿氢应用途径。随着我国绿氢应用技术的进步,绿氢作为绿色高效能源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在电力、化工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最后对我国绿氢产业发展、商业模式提出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燃气分布式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黄妮娜, 李培元, 应炬锋
分布式能源    2016, 1 (2): 61-66.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2.010
摘要1181)   HTML3)    PDF (1000KB)(1661)   

燃气分布式系统是国外应用比较广泛的综合供能系统,在国内,虽然有一系列鼓励政策,但是其发展现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建立燃气分布式系统模型,对燃气分布式的投资成本、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供能收益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与68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比较,研究燃气分布式的经济性,分析燃气分布式系统的成本优势和应用潜在优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3. 基于场景预测的风电场经济调度模型
刘永前, 马远驰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14-21.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04
摘要611)   HTML0)    PDF (2336KB)(1654)   

风电的波动性和风电功率预测的不确定性给风电场内机组启停和负荷分配带来巨大挑战。以场景预测描述风电预测的不确定性,可提高调度决策的鲁棒性。文章建立基于场景预测的风电场经济调度方法,以风电场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风电场内机组启停和负荷分配计划。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优化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电场运行中的主要成本对总成本的变化趋势,给出了提高风电接纳能力和降低风电场运行成本的策略。算例仿真结果符合风电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所提出的风电场经济调度方法的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锂金属负极的研究策略
何天贤, 顾凤龙
分布式能源    2021, 6 (3): 10-18.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06
摘要716)   HTML0)    PDF (2000KB)(1626)   

全固态电池由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组成,锂金属负极是全固态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锂金属负极的成功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还能降低现有电化学体系的制造成本,全面取代液态锂离子电池。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锂金属负极还存在着下列难以解决的问题:锂枝晶、“死锂”粉末化、体积膨胀和抗空气氧气稳定性。针对以上的问题,综述了先进的锂金属负极研究策略,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系统规划综述
袁越, 吴涵, 陆丹, 杨苏, 黄俊辉, 关志坚, 韩俊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6-13.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03
摘要641)   HTML1)    PDF (905KB)(1566)   

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给主动配电系统的规划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结合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特征,从元件建模、优化调度和规划研究等方面对其规划问题进行了综述。总结并分析了面向规划的主动配电系统优化调度的模型及求解算法等方面的成果。对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选址定容,以及配电网网架规划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最后对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6.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态势与政策体系研究
李建林, 李雅欣, 郭丽军
分布式能源    2021, 6 (3): 32-37.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14
摘要582)   HTML2)    PDF (1765KB)(1548)   

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发展迅猛,作为推进我国“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化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面临的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机制亟待完善。为此,立足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现状,梳理国家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政策顶层设计及地方出台政策,提炼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的政策体系建设要点,并结合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工程应用展开分析,提出双碳目标下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发展的若干建议,为实现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产业化提供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太阳能界面蒸发的应用综述
凌童, 段慧玲, 闫煜杰, 王一丁
分布式能源    2021, 6 (3): 1-9.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08
摘要714)   HTML0)    PDF (2592KB)(1489)   

太阳能界面蒸发是利用特定结构将能量局限在光吸收层,使水分在结构表面完成蒸发。由于太阳能界面蒸发器装置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能量利用率高,且对运行环境要求低,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者们从光吸收体材料、热量管理、蒸发器结构等方面切入,对太阳能界面蒸发方法进行了丰富研究,然而太阳能界面蒸发方法在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太阳能界面蒸汽生成方法,由于其独特优势,不仅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在其他众多领域都具有应用潜力。从水资源管理、能源供给、医疗等方面对太阳能界面蒸发方法的应用领域进行梳理,并讨论了太阳能界面蒸发的潜在应用方向。这对于丰富太阳能界面蒸发的研究范畴,推动太阳能界面蒸发在应用层面的发展,探索太阳能界面蒸发在多领域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光伏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崔家文, 张春茂, 张宏彪, 田伟, 张洋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47-51.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09
摘要906)   HTML0)    PDF (842KB)(1458)   

为了对光伏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光伏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该模型由光伏系统电气架构图建立故障树,并将其映射成贝叶斯网络,利用概率论基本公式和桶排除法,以实际光伏电站的各部件失效概率为先验概率,计算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进行诊断推理和因果推理,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给出系统内部各事件故障概率的影响关系。模型分析表明了运用贝叶斯网络进行光伏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9. 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搭建与运行技术研究
张渊植
分布式能源    2021, 6 (6): 59-68.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560
摘要524)   HTML2)    PDF (1652KB)(1431)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作为国内外能源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针对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增进“绿电”消纳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对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潮流、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及综合能源系统安全性分析和市场化运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且对这几个方面问题所涉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根据我国综合能源战略规划的实际国情,对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化机制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和典型形式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综合能源系统的学者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林玉鑫,张京业
分布式能源    2023, 8 (2): 1-10.   DOI: 10.16513/j.2096-2185.DE.2308201
摘要395)   HTML0)    PDF (3813KB)(1425)   

近几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领域得以巨大发展,海上风电技术凭借其资源丰富、可利用前景大的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绿色能源来源的中流砥柱;但是,目前海上风电场尤其是深远海风电场仍面临建设难度大、风电消纳技术不成熟等问题。为此,首先介绍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应用于海上风电输送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介绍当前海上风电领域内出现的新技术,分析总结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及氢气的转运技术。结合发展趋势,总结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应分近海和深远海两条主线的走向,提出深远海风电与氢能源发展紧密结合的观点,引入海上风电与储氢储能结合的思路,并分别对深远海和近海的风电前景进行展望,可为解决海上风电场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思路,也可为海上风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分布式能源技术与发展现状
国旭涛, 蔡洁聪, 韩高岩, 谢娜, 吕洪坤
分布式能源    2019, 4 (1): 52-59.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9.01.010
摘要683)   HTML4)    PDF (1528KB)(1398)   

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可靠性高的优点,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将分布式能源分为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燃料电池四大类,从技术原理和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另外,分布式能源追求能源、环境和经济三者的效益最大化,而影响用户选择分布式能源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储能技术发展态势及政策环境分析
何可欣, 马速良, 马壮, 薛澳宇
分布式能源    2021, 6 (6): 45-52.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602
摘要550)   HTML2)    PDF (2578KB)(1394)   

储能作为平抑新能源发电、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调节新能源的手段。针对储能行业发展的态势,从储能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展开论述,从技术层面对电化学储能、物理机械储能和新型储能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梳理全国强配储能政策以及储能补贴政策,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储能发展的必要性并为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计及地区特点的分布式电源发展适用性评估
李冉, 韩旭, 曾鸣, 隆竹寒, 孙辰军
分布式能源    2016, 1 (2): 14-20.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2.003
摘要900)   HTML0)    PDF (1402KB)(1381)   

目前,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分布式发电成为有效化解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双重矛盾的重要途径。我国不同地区的分布式电源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为促进分布式电源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分布式电源的发展适用性,借助群组决策-反熵权组合法,构建了计及地区特点的分布式电源发展适用性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技术性、资源可用性、环境兼容性和社会性,兼顾主、客观信息。通过算例分析,评估了分布式电源的整体及局部发展适用性,表明所构建的综合评估模型是科学合理的,且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4.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中蓄热系统的改进
韩中合, 庞永超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22-27.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05
摘要776)   HTML0)    PDF (1031KB)(1380)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AA-CAES)是一种大规模电能存储与转化技术,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调峰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蓄热系统结构布置、运行方式对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对蓄热系统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并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带高温蓄热系统的AA-CAES。结果表明:压气机与膨胀机级数相近时,储能效率最高,级数差别越大效率越低;当压气机与膨胀机级数相等时,随着级数的增加,储能密度逐渐降低;当换热器中水的热容率与空气热容率接近相等时,储能效率最高;带高温蓄热系统的AA-CAES能够获得更大的储能密度,系统运行灵活性也增强,但储能效率有所下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5.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用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
王虎, 武永鑫, 王聪
分布式能源    2016, 1 (1): 52-56.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1.010
摘要784)   HTML0)    PDF (914KB)(1363)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使用中高温集热管来收集太阳光并将其转换为高温热量以实现热发电。作为集热管上的关键材料之一,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被制备在集热管上以实现和提高光热转换效率。制备出具有优良光学特性和热稳定性的新型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对于集热管及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国内外有关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综述了中高温光谱选择性涂层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并对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风力机组风速仪测量风速与来流风速校正研究
王晓宇,赵夏青,许炳坤,高鑫
分布式能源    2019, 4 (3): 63-68.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9.03.010
摘要972)   HTML0)    PDF (3064KB)(1342)   

为解决风力机组实际运行中风速仪测量风速不准确的问题,采用真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及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如下结果:风力机转轮转速未达到额定转速时,测风仪测量的风速偏差随来流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在转轮达到额定转速,来流风速为8 m/s时,此时风速仪测量风速为8.82 m/s,存在的最大偏差为0.82 m/s;转轮转速保持在额定转速,来流风速继续增大时,测风仪测量风速偏差将随来流的增加逐渐减小,相比于一次修正函数,对测风仪测量风速采用二次函数进行修正,其效果较好,得到的实际功率曲线与理论功率曲线更为符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海上湿气对风力机翼型及叶片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薛宇, 刘燕
分布式能源    2016, 1 (2): 21-27.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6.02.004
摘要1039)   HTML0)    PDF (2951KB)(1336)   

潮湿的空气连同大雾、下雨天气以及冬天结冰都会引起风力机性能降低。为了研究高湿度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数据分析了湿空气的密度和黏性属性,评估对发电量的影响。其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水蒸气凝结和水汽分压力对翼型和叶片的气动性能影响。研究发现:高湿度空气下,湿气流动及翼型表面水膜的形成对翼型气动性能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水汽凝结对叶片结冰及污染有间接效应;空气中有大量液滴的雾天或雨天,阻力增大导致叶片气动性能退化。高温高湿度天气时,密度变化对年发电量的计算不能忽略,叶片结冰和污染物黏结的情况也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8. 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安全性分析
刘雨晴, 李建林, 张剑辉, 马速良
分布式能源    2021, 6 (1): 7-13.   DOI: 10.16513/j.2096-2185.DE.2106007
摘要1045)   HTML2)    PDF (1348KB)(1333)   

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问题,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车用退役电池如何回收利用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国内外政策分析、梯次利用环节的安全问题剖析等方面考虑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安全性。梯次利用环节包括退役电池收集拆解、筛选、重组、应用等,着重从筛选重组环节入手,结合退役电池健康状态和剩余容量的状态评估,进行一致性分选的安全分析;同时根据现有的重组技术改善电池一致性差的问题,并对重组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依据上述分析,给出退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各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保障电池梯次利用的安全,为未来发展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系统提供了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多能互补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谭忠富, 谭清坤, 赵蕊
分布式能源    2017, 2 (5): 1-10.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7.05.001
摘要1454)   HTML2)    PDF (2997KB)(1328)   

安全、高效、低碳是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要求,能源技术发展为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的耦合带来的新机遇。鉴于分布式能源在能源系统转型中的特殊地位,研究多能互补系统的定位与形态演变,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借鉴。首先,文章阐述了多能互补系统在我国能源变革中的地位,指出了适应能源系统形态演变规律的多能互补发展的关键技术。其次,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的协调规划和调度技术,信息技术与能量转换装置的集成设计和协调配置将促进多能互补系统的构建,同时并构建了多能互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再次,论述了各个国家多能互系统构建项目的进展,并介绍了我国开展的示范项目进展。最后,对我国多能互补系统的重点攻关技术方向进行了总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40.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
郑开云
分布式能源    2020, 5 (5): 43-47.   DOI: 10.16513/j.2096-2185.DE.2006007
摘要669)   HTML0)    PDF (957KB)(1275)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具有应用范围广、效率高、系统简化、设备紧凑的优点,储能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潜在的应用领域之一,针对大规模电力储能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的概念设计。采用铜作为相变储热材料,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作为热电转换装置,建立了分流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和简单回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模式的储能系统方案,并运用热力学方法对储能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储能效率有望达到60%,结合低温余热回收,可进一步提高储能效率到67%,并且此电热储能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因此,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可用于构建大规模电力储能系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编辑部公告

友情链接

  • 双月刊,2016年8月创刊
    主管: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