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ributed Energy, 2019, 04(03): 1-7 doi: 10.16513/j.cnki.10-1427/tk.2019.03.001

学术研究

面向智能发电的电站燃煤锅炉在线运行优化

周怀春1, 胡志方2, 郭建军3, 刘尧平2, 赵钧2, 常平3, 黎泽元3, 周远科4, 张赣生4

1.东北电力大学智能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2

2.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襄阳 441141

3.国家能源集团湖北长源荆门热电厂,湖北 荆门 448000

4.武汉九州三维燃烧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

On-Line Optimization of Coal-Fired Boiler Operation in Power Plants for Smart Power Generation

ZHOU Huaichun1, HU Zhifang2, GUO Jianjun3, LIU Yaoping2, ZHAO Jun2, CHANG Ping3, LI Zeyuan3, ZHOU Yuanke4, ZHANG Gansheng4

1. Smart Power Generation R & D Center,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132012, Jilin Province, China

2. Hubei Huadian Xiangy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Xiangyang 441141, Hubei Province, China

3. CHN Energy Guodian Changyuan Jingmen Thermal Power Plant, Jingmen 448000, Hubei Province, China

4. Wuhan Jiuzhou 3D Combus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430074, Hubei Province, China

收稿日期: 2019-03-04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827808

Received: 2019-03-04  

Fund supported: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827808

摘要

达到接近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赖以实现的计算平台,非一般工业控制计算机,甚至一般规模的计算机集群所能承担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火电机组智能发电技术的基本构架:在一定规模发电集团的技术研究院建设“智能发电技术中心”,集中进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各个发电厂和发电机组向该中心传送实时数据和信息,并从该中心获得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简要介绍了研发的炉内3维温度场在线监测技术、炉内燃烧负荷监测及快速克服燃料热值扰动控制技术、基于运行数据分析的风煤水独立解耦精确前馈锅炉运行优化控制技术,并在300、600 MW发电机组上得以成功应用,取得了降低发电煤耗和炉内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的应用效果,为智能发电技术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 智能发电 ; 燃烧优化 ; 燃烧监测 ; 大数据分析 ; 氮氧化物排放

Abstract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omputing platform that is close to human intelligence could not be set up by general industrial computers, or even general-scale computer cluster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basic framework of smart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for thermal power units. A ‘smart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is built in the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a certain scale power generation group, which concentrates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Real-time data and information are transmitted to the center by various power plants and generating units, the latter can obtain technological support on smart control, smar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smart management from the center. Then the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furnace, 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combustion load in the furnace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quickly overcoming the disturbance of fuel calorific value, the air-coal-water independent decoupling, precise feed-forward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of boiler operation based on operation data analysis, which were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eam, are introduced briefly.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ut into operation in a 300 MW and a 600 MW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units, and have achieved the goal of reducing coal consumption and nitrogen oxide emission in the furnaces at the same time,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smart power generation ; combustion optimization ; combustion monitoring ; big data analysis ; nitrogen oxide emissions

PDF (305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周怀春, 胡志方, 郭建军, 刘尧平, 赵钧, 常平, 黎泽元, 周远科, 张赣生. 面向智能发电的电站燃煤锅炉在线运行优化. Distributed Energy[J], 2019, 04(03): 1-7 doi:10.16513/j.cnki.10-1427/tk.2019.03.001

ZHOU Huaichun, HU Zhifang, GUO Jianjun, LIU Yaoping, ZHAO Jun, CHANG Ping, LI Zeyuan, ZHOU Yuanke, ZHANG Gansheng. On-Line Optimization of Coal-Fired Boiler Operation in Power Plants for Smart Power Generation. [J], 2019, 04(03): 1-7 doi:10.16513/j.cnki.10-1427/tk.2019.03.001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正处于全面进入智能化的发展阶段。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业4.0时代,随着电力云、电力大数据分析、数字电厂、智能电厂等新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智能电厂”(或者“智慧电厂”、“智能发电”)正在成为发电行业追逐的热点[1,2,3,4,5,6,7,8]。燃煤电站锅炉炉内燃烧是大空间内发生的高温、非均匀、带剧烈化学反应的复杂气固多相流动过程,智能发电技术的研发离不开燃煤锅炉在线监测[9]及智能优化运行技术。锅炉燃烧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具有强耦合、非线性的特征,难于用机理模型描述,因而神经网络及各种优化模型成了燃烧优化技术研发的热点[10]。传统“风煤比”、“水煤比”控制理念要求风量、水量根据煤量的变化而控制,而燃煤品质的波动带来燃料量的频繁调整,也给风量和水量控制带来影响;锅炉及机组海量运行数据未能得到有效地挖掘和利用,造成燃烧优化主要依赖于运行人员和专业的经验积累,无法形成普遍适用的燃烧优化规律。锅炉控制目前主要基于相关参数的偏差反馈调节控制模式(燃料、送风量、引风量、给水量分别根据蒸汽压力和负荷输出偏差、烟气含氧量偏差、炉膛负压偏差、水位或过热度偏差进行控制),无法适应来不及等待判别输出偏差就要快速变负荷的灵活性控制的需要。

本文在简要回顾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构建智能发电技术进行初步探讨,介绍面向智能发电的电站燃煤锅炉燃烧在线监测及基于运行历史数据的在线优化运行技术。

1 第一代火电机组智能发电技术实施路径

1.1 作者在人工智能应用方向的早期工作

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曾借鉴华中理工大学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方向的研究成果[11],开始学习运用专家系统的原理进行燃烧诊断的初步尝试[12]。当时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采用“知识推理(符号推理)”的方式,“知识”包括符号体现的知识和数据体现的知识,“推理”包括计算和非计算形式的推理。当时流行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将推理机与知识库相分离,方便扩充知识库的知识,不影响专家系统的运行。

与此同时,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大大推进了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根据文献[13],人类的智能主要包含归纳与演绎两方面,对应着人工智能中的连接主义(如人工神经网络)和符号主义(如机器定理证明、知识推理)。作者早期曾将自组织神经网络应用到燃烧诊断研究中[14],网络的输入是从稳定和非稳定燃烧工况下获取的火焰辐射信号的频谱估计值,经过自组织训练后,网络对不同燃烧工况下的输入具有明显不同的输出,从而获取燃烧状态稳定与否法信息。文献[15]报道了针对1台125 MW无烟煤切圆燃烧锅炉开展的燃烧优化研究。采用前馈人工神经网络,选取煤的挥发分、发热量、二次风配风和烟气氧量4个有代表性的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锅炉效率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一个简单适用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简洁的锅炉燃烧优化策略:根据入炉煤的挥发分和发热量,直接获得使锅炉效率最高的二次风配风和烟气氧量。由于锅炉运行影响因素众多、影响机制复杂,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锅炉运行特性建模,需要克服煤质、负荷、锅炉运行性能变化带来的问题。

1.2 人工智能现代发展及特点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巅峰,随后因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而迅速衰落,原因是随着网络的层数加深,整个网络的训练过程无法保证收敛。在传统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增加其网络层数带来的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网络学习的瓶颈。目前深度网络层数动辄上百层,联接参数达到数十亿,训练样本经常达到数千万直至上亿,需要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上进行数月的训练,需要非常庞大的计算资源[13]。从这里可看出,达到接近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其赖以实现的计算平台是非个人计算机、一般工业计算机,甚至一般规模的计算机集群所能承担的。

其次,数据的积累,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可集中存储处理的数据集大幅度增加,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数据来源和保障。AlphaGo展示的人工智能围棋战胜人类最高水平棋手的成果不仅引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研究,而且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和传播,实现了一次先进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深度普及教育[16]。为训练AlphaGo,收集了来自15万职业棋手和百万业余高手的棋谱,用到1 000多个中央处理器和近200个图像处理单元进行训练[17]。可见,高级的人工智能的训练所需用到的数据量是惊人的,越是收集并使用尽可能多的样本,越能训练出高质量的智能系统。

文献[2]在分析推动工业进程和能源进程交互发展的因素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分析了建立能源5.0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强调只有利用虚拟人工模型,采用平行系统,才能建立能源5.0,构建与实际能源系统同构的虚拟人工能源系统。通过虚拟人工能源系统的计算实验,确定优化控制策略,引导实际能源系统运行,并使虚拟人工系统和实际系统平行执行、共同演化,形成智能能源系统。文献[6]进一步基于能源5.0的思想设计了融合人因的电力系统全管控理念,结合电力生产环节的特点,提出运用平行感知与虚拟人工系统技术来实现发电环节的智能协调。

1.3 火电机组智能发电技术体系结构

目前,国内发电行业对智能电厂、智慧发电的关注持续升温[1,3,4,5,7,8]。客观上,目前智能发电技术远未成形,甚至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文献[7]将智能电厂系统架构分成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3个维度,其中:生命周期维度包含电厂资产从诞生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阶段,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运维、退役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系统层级分为发电系统及设备层、监控装置层、车间(分场)层、电厂层、互联世界层等5层;智能功能层级为感知/执行、通信、信息、功能、业务等5层。文献[1]提出工业4.0框架下的智能电站结构,基于物理信息系统的智能电站通过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与上下游相联,并已经成为物联网和服务网的一部分。智能电站分为现场设备层、实时控制层、系统优化层/生产管理层、电网/集团管理层4层。文献[5]归纳了一个智慧电厂的简化拓扑结构,主要由优化控制平台、实时历史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智能巡检系统、诊断分析平台、决策支持系统、运营管理平台组成。文献[3]对绿色智能发电概念进行了探讨,其主要技术除了作为基础的数字信息化外,包括智能化的检测和远程监控、绿色生态发电和智能化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文献[4]提出的智能发电厂管控一体化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智能设备层、智能控制层、智能生产监管层和智能管理层。文献[8]从功能实现的角度提出构建由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和智能发电公共服务系统组成的智能火电技术总体架构。以上研究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智能发电体系结构是一个分层的拓扑结构,从局部(设备层级)到系统(控制)再到管理(决策)。

从前述人工智能的特点可看出,在一个系统中,“智能”的功能非一个局部的模块所能具备,目前的“智能”主要或者只能体现在系统的唯一一个中枢系统中,通过俗称“最强大脑”来体现。以人为例,人的智能就体现在大脑中,四肢、眼睛等器官虽然发达,但不具备智能的特性。大脑中虽然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其功能的实现更多的是通过整体协调而达到的。这样看来,一个电厂,或者一台机组的范围内,“智能化”可能只能通过一个“大脑”来实现,将其定义为“智能信息处理中心”。设备传感、控制、协调、生产管理、调度等功能组件由于其支撑硬件能力的限制,以及其可获取的信息的限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其首要目标是不断提高其技术性能)。

事实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台机组或每个发电厂开发各自独自的“智能”技术和系统,同一家电厂的同类型机组的信息本身就具有相互借鉴的价值,不同电厂的同类型机组的信息也是如此,甚至不同容量的相似机组的信息也有借鉴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智能发电系统建立在发电集团的省级区域公司,甚至一个发电集团的技术中心,才能充分利用省级区域公司甚至一个发电集团内部所有机组的全部历史的、实时的相关信息(当然,在联接全国发电机组的基础上建立这样的一座智能发电中心无疑是最理想的,但在目前难以实现)。也只有这样的集中建设,才能装备及更新现代智能系统所需要的强大硬件条件,才能不断迭代更新智能算法,不断提高智能化的功能和品质。

作者在锅炉燃烧在线监测及智能优化运行技术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上智能发电技术的研究思路,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2 基于燃烧监测及运行数据分析的锅炉运行优化实践

2.1 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创新

2.1.1 炉内3维温度场在线监测

炉内3维温度场在线监测及燃烧优化控制系统采用火焰辐射图像处理技术,充分挖掘火焰图像中携带的炉内高温辐射能量分布及其传递信息,建立燃烧温度场在线检测技术,并进一步应用于炉内燃烧优化控制中[10]。本项技术研发团队提出了一种高方向分辨率辐射强度分析的散射或者反射能量份额分布法(distribution of ratios of energy scattered or reflected, DRESOR)[18],将辐射成像信息同燃烧介质温度及其热辐射源的空间分布关联起来;并采用一种修正的吉洪诺夫(Tikhonov)正则化炉内温度场重建方法[19],在较大测量噪声下,仍能很好地从高温辐射成像信息中一次重建出炉膛3维温度分布,如图1所示。炉内3维温度场检测处理的刷新时间在2~5 s之内,3维温度场可视化系统检测温度与抽气水冷热电偶检测结果相比的误差在5%之内,满足在线工业监测和诊断的要求[20]

炉内3维温度场检测结果Measurement results of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side a furnace.Fig.1

炉内3维燃烧检测的下一步进展将是同时检测燃烧温度和煤粉(煤焦)浓度在炉内的3维分布,这将为在线诊断炉内燃烧过程,实时评价煤质燃烧特性(着火快慢、燃烧速度、燃尽速率等)的变化,修正锅炉燃烧在线优化控制规律,研发锅炉智能发电技术,提供更加强大的检测技术支持。

2.1.2 燃烧负荷监测及快速克服燃料热值扰动控制技术

长期以来,炉内燃烧能量直接监测手段的缺乏制约了锅炉和机组监控和运行性能的完善。本项技术利用火焰辐射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炉内辐射能信号(radiative energy signal, RES),动态实时跟踪每个图像探测器亮度随负荷的变化,筛选其中正确反映负荷变化的图像信号,实时给出与发电功率相同取值范围的燃烧负荷信号,如图2所示[21]。系统自动实时动态校准探头结焦和机组运行特性的变化,保证辐射能信号的正确性。通过炉内辐射能信号监控,控制炉内燃烧放热量水平,更准确地跟踪机组负荷需求的变化,这是稳定锅炉汽轮机热力系统参数、提高机组负荷控制水平的最佳途径。

辐射能与发电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RES and power output varied with timeFig.2

2.1.3 基于运行数据分析的风煤水独立解耦精确前馈锅炉运行优化控制技术

智能发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燃烧控制的基本方法加以创新。在分析不同煤种燃烧产生相同的热量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提出应主要根据负荷的变化对锅炉总送风量进行控制,相同负荷下的总送风量控制可基本忽略燃料变化的影响[22]。根据机组及锅炉运行参数1 a以上的历史数据,采用独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锅炉运行燃料量(基于平均煤质)、风量及其分配、给水等参数随负荷变化的定量优化规律,运行时根据当前负荷指令直接输出到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进行在线修正控制。图3显示某300 MW机组4层燃尽风风门开度随负荷变化的优化控制规律。

某300 MW机组4层燃尽风风门开度随负荷变化的优化控制规律Optimal control profiles of four over-fire air (OFA) damper opening varied in a 300 MW unitFig.3

对火电机组而言,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很大;1 d之内,气温也有明显的变化。以湖北地区为例,1 a气温变化可超过40 ℃,1 d之内气温变化可达到1 a气温变化幅度的1/4。锅炉燃烧优化运行规律,还必须考虑随气温的变化。图4显示某600 MW机组总风量同时随气温和负荷变化的优化控制规律。从图4可看到,在同一负荷下,随着气温的升高(从冬季到夏季),优化总风量增加显著。

某600 MW机组总风量同时随气温和负荷变化的优化控制规律Optimal control value of total air flow rate varied with load and air temperature in a 600 MW unitFig.4

对机组优化运行而言,优化系统直接接收由自动发电控制生成的负荷指令,加上直接读取的送风机入口风温(当前气温),由这两个参数直接在优化控制规律数据列表中读取相应的优化控制值,输送到DCS中,作为控制修正信号,在线参与运行参数的计算机闭环控制。风、煤、水随负荷和气温变化的优化控制规律,可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推移在线学习和更新,实现对锅炉燃烧及机组运行优化控制规律的滚动优化。在线燃烧优化控制技术,抛弃了传统的主要根据偏差反馈信号调节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锅炉“精确的前馈控制”理念,将根本性地提升锅炉控制的灵活性。

2.2 锅炉运行优化系统投运效果
2.2.1 2016年投运试验情况

2016年9月以来,本项技术在襄阳电厂1号机组30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锅炉上投运了燃烧优化在线控制。图5给出了本项技术在电厂DCS系统中的显示画面和控制功能投入情况。图中显示,燃烧优化已投入。负荷指令280 MW,实发功率280.1 MW,而辐射能是288.8 MW,表明当前时刻炉内燃烧释放的能量大于负荷指令的需求。

锅炉及燃烧优化控制操作界面Operation interface for optimal control of boiler and combustionFig.5

将该电厂1号机组(300 MW)2016-08-15—2016-09-19的历史数据作为燃烧优化分析的来源数据,分析出该机组的优化运行参数。2016-09-19—2016-10-30期间,机组投入运行39 d,燃烧优化投入运行31 d;纳入燃烧优化对比分析31 d。2016-08-15—2016-09-19,机组运行时间也是31 d,作为燃烧优化的对比工况,正好用相同的31 d,一个整月的相同时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机组运行DCS记录的历史数据,计算出燃烧优化投运后(2016-09-20—2016-10-30)与燃烧优化投运前(2016-08-15—2016-09-19)在不同负荷下的平均燃料量对比,如图6所示。平均燃料量以全部20台给粉机的平均转速(r/min)来相对计量。该图非常明显地显示,不同负荷下燃烧优化后的平均燃料量均明显少于燃烧优化前的燃料量,除了180 MW负荷以下。当负荷低于180 MW时,DCS中设置燃烧优化系统停止作用,170和160 MW两个负荷段燃烧优化前后结果相同,实际上是对燃烧优化作用的反验证。

燃烧优化投运前后燃料量对比Comparison of fuel feeding rate before and after combustion optimizationFig.6

2.2.2 2017年投运试验情况

经过进一步调试和完善,该系统于2017-09-11—2017-09-17进行了正平衡煤耗对比测试。本项目实施方和应用单位、第三方,共同完成了3 d+3 d正平衡煤耗对比测试的数据采集、煤样采集,分别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未投燃烧优化工况3 d测试:2017-09-11T11:00:00—2017-09-14T11:00:00。燃烧优化投运工况3 d测试:2017-09-14T14:00:00—2017-09-17T14:00:00。每个工况开始前,上满每个煤仓,记录每个粉仓粉位。每个工况结束前,同样上满每个煤仓后再记录输煤皮带称煤量,并记录每个粉仓粉位。正平衡煤耗测试主要采集的数据包括试验期间的发电量、原煤量及煤的热值。

试验结束后,统计未投燃烧优化工况与燃烧优化投运工况,估算发电煤耗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燃烧优化投运工况原煤煤耗下降3.3 g,下降幅度为-0.868%;加上燃烧优化投运工况后电厂测试煤质下降幅度为-0.872%,燃烧优化投运工况标煤耗降低幅度1.74%。以这台机组300 g/(kW·h)发电煤耗水平计算,燃烧优化投运工况标煤耗下降5.22 g/(kW·h)。第三方出具正式测试报告,燃烧优化投运工况标煤耗下降1.48 g/(kW·h)。

试验期间DCS系统记录了炉膛出口、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进口氮氧化物浓度。将不同负荷下的NOx均折算到300 MW负荷下,统计燃烧优化投运前后SCR进口平均氮氧化物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燃烧优化投运后,SCR进口平均氮氧化物下降了23.7 mg/m3。可见,在线燃烧优化控制系统能同时实现降低发电煤耗和炉内燃烧氮氧化物排放。

3 结论

基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火电机组智能发电技术的基本构架:在一定规模发电集团的技术研究院建设“智能发电技术中心”,集中进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各个发电厂和发电机组向该中心传送实时数据和信息,并从该中心获得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作者团队研发了炉内3维温度场在线监测技术、炉内燃烧负荷监测及快速克服燃料热值扰动控制技术、基于运行数据分析的风煤水独立解耦精确前馈锅炉运行优化控制技术,并在300、600 MW发电机组上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同时实现降低发电煤耗和炉内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的应用效果,为智能发电技术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CHEN Shihe, ZHANG Xi.

Control technology of smart power plant based on industry 4.0

[J]. Automation Panorama, 2015(9): 42-50.

[本文引用: 3]

陈世和张曦.

基于工业4.0的智能电站控制技术

[J]. 自动化博览,2015(9): 42-50.

[本文引用: 3]

DENG Jianling, WANG Feiyue, CHEN Yaobin, et al.

From industries 4.0 to energy 5.0: concept and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s

[J].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5, 41(12): 2003-2016.

[本文引用: 2]

邓建玲王飞跃陈耀斌.

从工业4.0到能源5.0:智能能源系统的概念、内涵及体系框架

[J]. 自动化学报,2015, 41(12): 2003-2016.

[本文引用: 2]

GAO Haidong, WANG Chunli, YAN Yuping.

Discussions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intelligent power plant

[J].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2016, 45(2): 7-9.

[本文引用: 3]

高海东王春利颜渝坪.

绿色智能发电概念探讨

[J]. 热力发电,2016, 45(2): 7-9.

[本文引用: 3]

LIU Jizhen, HU Yong, ZENG Deliang, et al.

Architecture and feature of smart power generation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7, 37(22): 6463-6470.

[本文引用: 3]

刘吉臻胡勇曾德良.

智能发电厂的架构及特征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37(22): 6463-6470.

[本文引用: 3]

YIN Feng, CHEN Bo, SU Ye, et al.

Discussion on typical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smart power plants and smart power generation

[J]. Zhejing Electric Power, 2017, 36(10): 1-7.

[本文引用: 3]

尹峰陈波苏烨.

智慧电厂与智能发电典型研究方向及关键技术综述

[J]. 浙江电力,2017, 36(10): 1-7.

[本文引用: 3]

ZHANG Jun, WANG Feiyue, LIN Jieyu.

Parallel intelligence and smart energy: social energy technology with human factors incorporated

[J]. Electric Power, 2018, 51(10): 26-31.

[本文引用: 2]

张俊王飞跃林洁瑜.

平行智能与智慧能源:全面融合人因的社会能源技术

[J]. 中国电力,2018, 51(10): 26-31.

[本文引用: 2]

ZHANG Jinbin, ZHOU Siwei.

Study on the concept of the smart power plant and its architecture model

[J]. Electric Power, 2018, 51(10): 2-7, 42.

[本文引用: 3]

张晋宾周四维.

智能电厂概念及体系架构模型研究

[J]. 中国电力,2018, 51(10): 2-7, 42.

[本文引用: 3]

CUI Qingru, LI Gengda, NIU Yuguang.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 gene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J]. Electric Power, 2018, 51(10): 32-36, 48.

[本文引用: 3]

崔青汝李庚达牛玉广.

电力企业智能发电技术规范体系架构

[J]. 中国电力,2018, 51(10): 32-36, 48.

[本文引用: 3]

周怀春. 炉内火焰可视化检测原理与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本文引用: 1]

WANG Peihong, LI Leilei, CHEN Qiang, et 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model of NOx emission and efficiency for power station boiler

[J]. Power Engineering, 2004, 24(2): 254-259.

[本文引用: 2]

王培红李磊磊陈强.

电站锅炉NOx排放与效率的响应特性模型

[J]. 动力工程,2004, 24(2): 254-259.

[本文引用: 2]

YANG Shuzi, DING Hong, SHI Tielin, et al.

More on diagnostics for mechanical devices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1, 19(): 1-7.

[本文引用: 1]

杨叔子丁洪史铁林.

机械设备诊断学的再探讨

[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1, 19(): 1-7.

[本文引用: 1]

ZHOU Huaichun, XIAO Xudong, HAN Caiyuan.

A diagnosing expert system for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J].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1993, 22(6): 43-47.

[本文引用: 1]

周怀春肖旭东韩才元.

煤粉燃烧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J]. 热力发电,1993, 22(6): 43-47.

[本文引用: 1]

GU Xianfeng.

Historical review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2016, 38(3): 157-166.

[本文引用: 2]

顾险峰.

人工智能的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

[J]. 自然杂志,2016, 38(3): 157-166.

[本文引用: 2]

ZHOU Huaichun, HAN Caiyuan, ZHU Heping, et al.

Simulation on combustion diagnosis based on self-organized neural networks

[J].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1994, 11(5): 600-603.

[本文引用: 1]

周怀春韩才元朱和平.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燃烧诊断研究

[J]. 控制理论与技术,1994, 11(5): 600-603.

[本文引用: 1]

SUN Danping, FANG Qingyan, WANG Huajian,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library of combustion optimization for utility boiler

[J]. Power Engineering, 2008, 28(6): 859-864.

[本文引用: 1]

孙丹萍方庆艳汪华剑.

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信息库的建立与应用

[J]. 动力工程,2008, 28(6): 859-864.

[本文引用: 1]

WANG Feiyue.

Complexity and intelligence: from Church-Turing Thesis to Alphago Thesis and beyonds(1)

[J]. Journal of Command and Control, 2016, 2(1): 1-4.

[本文引用: 1]

王飞跃.

复杂性与智能化:从Church-Turing Thesis到Alphago Thesis及其展望(1)

[J]. 指挥与控制学报,2016, 2(1): 1-4.

[本文引用: 1]

YANG Xiaoka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uture: form Alphago to Betago

[J]. Science, 2017, 69(3): 6-8.

[本文引用: 1]

杨小康.

未来人工智能:从Alphago到Betago

[J]. 科学,2017, 69(3): 6-8.

[本文引用: 1]

HUANG Z, ZHOU H, CHENG Q, et al.

Solution of radiative intensity with high directional resolu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nclosures by DRESOR metho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3, 60: 81-87.

[本文引用: 1]

ZHOU H C, HAN S D, SHENG F, et al.

Visual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a large-scale furnace via regularized reconstruction from radiative energy images: numerical studies

[J].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2002, 72: 361-383.

[本文引用: 1]

ZHOU H C, LOU C, CHENG Q,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visual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a large-scale pulverized-coal-fired boiler furnace

[J].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05, 30: 1699-1706.

[本文引用: 1]

LIU Z, ZHENG S, LUO Z, et al.

A new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radiative energy signal in a coal-fired boiler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6, 101: 446-454.

[本文引用: 1]

ZHOU Huaichun, FAN Haihong, ZHAO Jun, et al.

Analysis of control of total air flowrate following load demand for coalfired utility boilers

[J]. Clean Coal Technology, 2019, 25(2): 18-24.

[本文引用: 1]

周怀春范海鸿赵钧.

燃煤电站锅炉总风量跟随负荷控制理念分析

[J]. 洁净煤技术,2019, 25(2): 18-24.

[本文引用: 1]

/